敦煌石窟里的古代重阴:迂腐养生大法提醉安康秘笈
社会新闻起源:中国新闻网 2018年10月17日 14:56
我要分享 本题目: 图为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食疗原草》残卷,支药26味,而那26味“药”,竟是常见的食物。 敦煌钻研院供图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17日电 (记者 崔琳)10月1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阴节,人们除了登高远眺、欣赏菊花、遍插茱萸,也期求安康龟龄,中国更是把那一天定为“皂叟节”。敦煌钻研院当日梳了解读了敦煌壁画和敦煌遗书文献中迂腐养生大法和有关古代重阴的民俗流动。 古人认为人生五福最首当是“寿”,有了安康龟龄的希望,必然催生各路养生之术。敦煌钻研院解读称,敦煌文献中就保存有一淘科学的食疗养生大法,此中不少类目,现代人仍正在沿用。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食疗原草》残卷,支药26味,详述了日常糊口中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主治、后果、服食宜忌、双方验方等。 图为莫高窟第103窟盛唐时期《山中止旅》,讲演古人激情亲切作做养生。 敦煌钻研院供图 摄 敦煌遗书《呼吸静罪妙诀》还载有可使人表邪得解、气血得补、脾胃得健、肾气得固,哪里不好治哪里的“神仙粥”一方,即:山药蒸熟,去皮,一斤。鸡头真半斤,煮熟去壳捣为终,入粳半升。慢火煮成粥,空心食之。或韭子终二三两正在内,尤妙。食粥后,用好热酒,饮三杯妙。 同时,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活动对生命的意义。唐宋时期,敦煌风止登高流动,正如《承平御览》载《齐人月令》所言:“重阴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醒而还。” 中医真践认为,人取作做界是天人相应、“形神折一”的整体。孙思邈正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要顺应节令的调动,调饮食、养精力、练形体,威力抵达好的养生成效。 另外,中国古代素有“养身即养怡”的不雅概念,认为养生不只蕴含四体康健,更重要的是修养内正在原色,而只要旷达的心胸,威力与得健壮的身体。 为此,古代敦煌人崇尚佛教,抄经、不雅观想既是他们表达崇奉的流动,也是修养心性的方式。扰攘的尘寰,忙碌和耐心繁殖的邪念,扰乱着心田的安好,通过誊写经书,正在历程中觉悟悟道,怡养性情,抵达安好致远的境界。 敦煌钻研院解析称,遵照天地四时之轨则,调共同宜之食饮,置身天地万物之间,激情亲切作做,适度活动,方能通达心胸、广闻博见,与得内外身心之调养,那等于迂腐敦煌养生之要义。 (责任编辑:) |